修行的终点,不是要消灭地赋与人赋,而是让三者各归其位

唤醒本自具足的真我——修行的此消彼长之道

图片

图片

每个人生来就像一块完整的拼图,由三块核心碎片构成,共同描绘出生命的全貌。修行,就是通过调和这三块碎片的比例,让本自具足的真我之光穿透阴霾,照亮我们的心田。

三我同源:生命的完整拼图

图片

天赋真我:如同纯净的钻石,是灵魂的本质,蕴含着无条件的爱与智慧。它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纯粹的部分,代表着生命的本真。

地赋性我:好似混沌的泥土,承载着环境与业力的烙印,容易滋生贪嗔痴慢疑等负面习性,如同荆棘般阻碍我们内心的安宁。

人赋身我:宛如多变的流水,随着物质需求与习性波动。它既可以像滋养万物的清泉,给生命带来活力;但如果失控,也可能泛滥成灾。

这三者并非相互对立,而是相互依存。就像太阳、乌云与雨水同属天空,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景象。

此消彼长:修行的动态平衡

图片

法则一:真我不增不减,唯显隐有别

真我一直都在,从未消失,只是常常被地赋的尘埃和人赋的波涛所遮蔽。修行并非创造一个新的真我,而是通过修正地赋与人赋的部分,擦去蒙蔽在真我之上的灰尘,让它自然显现。

法则二:地赋与人赋,是修行的杠杆

地赋性我:需要用觉知来 “松土”。我们要觉察自身的负面习气,比如抱怨、嫉妒等,然后用善意与宽容去替代它们。这就像是拔除心田里的杂草,让内心回归清净。

人赋身我:需以自律来 “导流”。通过节制物欲、培养正念,我们可以将习性之流导向真我的方向,避免其失控泛滥,使生命之水在正确的轨道上流淌。

法则三:能量守恒,此消则彼长

每削弱一分地赋的执念,真我就多一分空间舒展;每转化一次人赋的惯性,真我便多一寸光芒绽放。这三者如同天平,修正其中一端,另一端自然会升起。

           修行的实践:从减负到赋能

图片

图片

减负地赋:从“对抗”到“溶解”

例如,当嗔怒升起时,不要压抑它,也不要认同它,而是以一种观照的心态,看着它如同乌云般聚散。用真我的觉知去消融它,就像用暖阳融化寒冰。地赋的负面情绪就像冰,而真我的觉知就是那持续的暖阳,慢慢将其融化。

${title}

面对物欲的诱惑,我们应做出 “需要” 而非 “想要” 的选择,以真我的清明来指引行动。人赋就像一艘船,真我则如同船舵,只有修正方向,才能驶向觉醒的彼岸。

真我的自然显化:从“努力”到“自在”

当修正地赋与人赋成为一种习惯,真我就会像破土而出的种子,无需刻意追求,自然会生长为参天大树,让我们在自在中感受真我的力量。

终极意义:回归生命的完整性

修行的终点,不是要消灭地赋与人赋,而是让三者各归其位:

地赋性我:转化为滋养真我的沃土,曾经的负面习气成为修行的宝贵资粮。

人赋身我:成为服务真我的工具,习性化作践行慈悲的通道。

天赋真我:成为照彻生命的光源,引领众生走向内在的圆满。

修行是一场能量的重组,生命并非非黑即白的战场,而是三我共舞的剧场。通过此消彼长的智慧,我们终会明白:“真我从未离开,只是等待你腾出空间,让它回家。”让我们在这场修行之旅中,唤醒本自具足的真我,回归生命的完整与和谐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标签: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文章

    66